相片︰ Daniel Dömölky

《女俠傳奇》

表演內容

Rykena/Jüngst

  • 表演照片一
    相片︰ Daniel Dömölky
  • 表演照片二
    相片︰ Daniel Dömölky
  • 漫畫內頁一
    漫畫小冊(繪圖) ︰Larissa Bertonasco、Jul Gordon 及 marialuisa (SPRING Magazin) 漫畫小冊(美術) ︰Beate Pietrek 及 Philipp Schultz (Raum für Illustration)

與 Lisa Rykena 及 Carolin Jüngst 對談

Lisa Rykena 的照片 Lisa Rykena (LR)
Carolin Jüngst 的照片 Carolin Jüngst (CJ)

是甚麼驅使你們一起創作?《女俠傳奇》的靈感來自哪裡?

LR: 我們相識於2014年,發現彼此有很深的連結,我發現我們都喜歡舞蹈不只是一種非語言的行為表現,同時更可以用上歌唱及聲音。我們都想將之加進身體之中,給予身體一種聲音。

CJ: 我想我們都喜歡去娛樂他人,去把演出舞台化,並附帶某種表演性。我們喜歡借用流行文化元素,把它們解構、作出批判、挪用,再把這些元素融入我們身體之中。

在創作《女俠傳奇》時,心目中有否特定的流行文化代表人物?

CJ: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希臘神話。因為比起是科學數據,它們更像是傳說,給我們很大的自由度去將這些故事斬件再重組,如同拼貼那樣;創作出不同的敘事、再被這些新的敘事勾引、再走進小路到達新的境地。我們着手研究女戰士亞馬遜人,然後進展至漫畫。很受歡迎的《神奇女俠》推出當時被封為首個女性主義漫畫角色,同時當然備受批評,認為角色正正是女性漫畫英雄的刻板印象化身。我們於是以此作為開端。

LR: 我們從漫畫及電影中研究了很多類似變形金剛的角色,學習它們的行為,它們如何說話以及如何以這副身驅活動。我們從荷里活那邊得到很多靈感。創作《女俠傳奇》的時候,《鐵甲奇俠》、《復仇者聯盟》等作品中的各種身體在歐洲大行其道,於是我們把他們統統融入自己的身體再進行改造。圍繞著各種變身及變形金剛的身體,令自己的身體結合著多重的體格素質。同時我們亦着眼於相關的地形及環境、末世及後末日的地景。這些地景影響著我們的形體,亦影響著我們的活動方式。這是一個不錯的挑戰,讓我們探索編舞的方向,並創作出這些化身及略為人工的身體。

可以分享一下編舞的美學靈感來源嗎?

CJ: 舞台上的敘事及身體的表現力是關鍵。當一個舞動或活動中的身體會發聲或歌唱,會建立出另一種主體性。這是其中一項我們很感興趣的事,除了在台上展示不同的身體,更要把他們的主體性及脆弱柔軟的一面呈現。所以我們的演出一直很想有聲音的部分,去打破舞者必須要安靜、不對話、不發聲、不歌唱的傳統。

LR: 這個作品當中我們有很多部分是以表情、姿勢、模仿去表達。於我而言,這創作出混雜的身體,變形的身體。在《女俠傳奇》以前,我們大多圍繞女性形象,總有這種二元對立——一位女性演出者於台上必須呈現出特定的體型、姿態或行為。在《女俠傳奇》中,我們以動作 、模仿及表現力讓身體有空間展現其「不優美」之處。

CJ: 在《女俠傳奇》中有着一種過度的表現力,因為我們要跟超級英雄等男性戰士對抗,這種處理切合整體故事中某種人物及某種意象。

你想藉由作品尋找或探索甚麼?

CJ: 我們在尋找這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這亦是對典型獨行英雄角色的解構,更多是讓人對這種關係產生共鳴。我們有意玩味這種雙星聯動的關係,既要共處,又間或對立。 這是我倆的故事。

LR: 這個故事也是關於一趟只能由我倆共同完成的旅程,一人不能成事。

兩個角色旅程最後是充滿希望,還是這會是場永恆的爭鬥?

CJ: 我覺得過程是有趣並充滿幽默感的,我們作出過各種嘗試,嘗試交換心臟繼續旅程並互相扶持。雖然到最後我們最後依然死去,但永遠有重生機會——一如所有遊戲角色,可以重頭開始。

LR: 「重生」的母題在很多英雄及女俠的故事中都陷入循環。而我們亦想表現出我們不想受困於這種循環。如果要為作品結尾作一個清楚的表述,那會是我們已準備好給兩位女俠一個了斷,但我們已陷入那個設定的循環,讓此無法實現。我們覺得就好像社會需要英雄及女俠等人物,又同時創造了此等無法逃離的循環。加上人們對舞台上的角色總帶有某種期望⋯⋯

CJ: 我覺得結尾充滿希望。作品在各種絕望、悲觀和痛苦的情感中遊走,但其實是一個覺醒權力和自主性的過程。

紅色三角形有甚麼代表性?

CJ: 它跟我們起一個抗衡的作用,在作品的不同場景不斷改變性質。有時像最後的大壞蛋,我們需要對抗這股極其陽剛的力量。但在某些場景,它會像是充電槽般為我們提供能源。這個物件令這種抽象意念變得實在。在呈現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的時候,有時亦需要依靠第三個演出者。我認為這個「第三者」的存在讓所有元素保持一體。

LR: 我喜歡它的多功能性,我們可以既跟它互動,又能讓每幕都有不同的節奏氣氛。

你希望觀眾從《女俠傳奇》中得着甚麼?

LR: 希望他們會覺得被娛樂到,覺得有趣,他們是可以在劇場大笑,充分擁有這個空間並享受兩個身體以戲劇性的方式在這個空間裡遊走。我們希望讓一群觀眾朋友覺醒他們是可以在這個地方做自己。

CJ: 希望觀眾可以對英雄故事及世界的主流敘事作出反思。當然,希望他們欣賞我們演出的表現力,及享受當中的想像力及奇幻元素。童趣於我們而言很重要。可以去貪玩,與奇思幻想並肩創作是很好玩的事。

你們很多作品都有口述影像及其他通達服務。你們為甚麼會對此產生興趣?

CJ: 創造通達體驗是非常棒的!因為你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談及你的創作。我喜歡關於口述影像的一切政治性討論,藉由他人去描述一個演出,當中牽涉多重的權力關係。應該如何形容身體、該怎樣選擇措詞、如何選擇切入的視點以及當中的一切?我做口述影像的過程如像一場冥想,你感到跟身體及編舞有很深的連結,對當中的節奏及音樂瞭如指掌。與作為被動的觀者不同,我很欣賞這種主動性。

LR: 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作品帶給視障觀眾,藉由不同形式把口述影像有趣地融入作品之中。還有各式各樣方式將通達工具與創作結合,把作品帶給更多需要藉著通達服務才能有機會接觸舞蹈演出的人。「通達」並不嚇人,它可以非常有趣及好玩。

CJ: 把圈子擴大很重要,因為這是在衝擊著我們對美學固有的概念。我們要互相認識,討論彼此的觀點,再逐步推動這些改變。

你認為女性的身份如何影響你的創作,以及對你的作品的評價?

LR: 可能是如何被早以習慣看男性編舞的觀眾認真對待吧。我有時會覺得,比起身體被視為女性的編舞,男編舞會被另一種方式認真對待。

CJ: 來自特定的背景,就已存在著特定的爭論。但我認為這會產生一種同理心,去制止某些行為重複發生。不單止是呈現在作品、它的理念及美學,而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們關懷彼此。實踐一個良好架構去共同工作及同行,並找到聆聽他人的空間,實踐一個良好架構去共同工作及同行,並找到聆聽他人的空間,常留意這種多元交織性。我們可以團結一起去實踐這個方法。於我來說,這是我們女性主義角度中很重要的一環。

文﹕姜慧
中文翻譯﹕Cultural Connections

藝術團隊

  • 藝術指導、編舞、演出 Carolin Jüngst Lisa Rykena
  • 劇場構作Helen Schröder
  • 舞台設計Lea Kissing
  • 聲效設計Konstantin Bessonov
  • 服裝設計Hanna Scherwinski
  • 燈光設計 Ricarda Schnoor Joanna Ossilinska
  • 創意製作單位STÜCKLIESEL
  • 巡演製作單位Carolina Brinkmann (LEAD Productions)

製作團隊

  • 慕尼黑公關團隊 Katharina Wolfrum (Rat & Tat Kulturbüro) Martina Missel (Rat & Tat Kulturbüro)
  • 宣傳攝影 Jonas Fischer
  • 舞台攝影 Daniel Dömölky
  • 宣傳影片製作 Martin Prinoth Dan Caetano & Natasha Vergilio
  • 德語口述影像 Ursina Tossi
  • 粵語口述影像 香港展能藝術會
  • 漫畫小冊(繪圖) Larissa Bertonasco、Jul Gordon 及 marialuisa (SPRING Magazin)
  • 漫畫小冊(美術) Beate Pietrek 及 Philipp Schultz (Raum für Illustration)

藝術家簡介

Portrait of Rykena and Jüngst

攝影﹕Jonas Fischer

Rykena/Jüngst

藝術總監、編舞及演出

活躍於慕尼黑和漢堡的雙人組合。支持酷兒女性主義和反殘障歧視,並交互轉化出有別於常規身體分類的論述。二人創作取材廣泛,涉獵古典、神話及流行文化,打破陳腔濫調的異性戀刻板印象。2020年起,與編舞家Ursina Tossi一同參與「SPOKEN DANCE」研究計劃,集中探討口述影像介入藝術與政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