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的話

「自由舞」(Freespace Dance)是因為「自由空間」(Freespace)這個場地而命名,也以這個劇場的藝術定位作為舞蹈節的基調和方向,藉著不同的節目和平台,鼓勵藝術家和觀眾一起去冒險。我們儘量給予最大的時間和空間讓藝術家大膽實驗、挑戰常規、跨界合作,期望創造嶄新的舞蹈體驗、開拓當代舞蹈的可能性、刺激思考和對話。

策劃一個舞蹈節,由去年到今年,一直摸著石頭過河而前進。究竟「自由舞」應該有甚麼使命和功能?整理下來,今年會有這五個面向:

(一)引介及推薦優秀的海外作品:讓香港觀眾能掌握國際間的舞蹈藝術風潮和關心的議題,了解不同藝術家的創作方法,拓闊視野。

(二)新作委約:聚焦於本地不同經驗和訓練背景的獨立編舞人,例如今屆委約資深編舞家為大盒度身訂造多媒體舞蹈劇場(楊春江);委約中生代港日兩地藝團作文化交流,進行為期兩年的新作研究和發展,先於今年啟動兩地的駐留計劃和階段展演,再於明年舉行世界首演(TS Crew x contact Gonzo);也有委約新晉編舞家實驗舞蹈與科技的階段展演(譚之卓)。

(三)研究和發展:「FIRST創作平台」是作品孵化的第一步。今年我們透過公開徵集收到很多建議書,但礙於資源所限,最後只能揀選四個單位來呈現他們的新作構想。這個平台其實不限資歷,只要是第一次發佈的創作意念即可報名,讓藝術家在一個不限形式、沒有製作壓力的前提下,希望藝術家們能集中在研究的部分。我們也藉此發掘具備潛質的作品,希望將來能夠加以支持和發展。

(四)交流和網絡:今年我們開始邀請國際策展人、製作人及機構負責人等專業人士前來欣賞各個香港藝術家的演出,讓他們了解香港藝術家的想法,並提高藝術家的能見度;另外亞洲舞蹈網絡(AND+)的新計劃「藝術家旅程」(Artist Journey),旨在支持年青的亞洲藝術家體驗或駐留不同亞洲地區的舞蹈節,與當地的藝術家、策展人或製作人交流,建立網絡,而西九作為AND+其中一員,今次首先在「自由舞」試行。以上都為日後的國際共製和跨域創作等播下種子。

(五)學習和討論:今年除了藝術家帶領的工作坊外,還邀請了香港演藝學院劇場構作課程的師生觀看節目,以此為案例討論作品的構作;公開講座亦邀請作品的劇場構作去分享實踐過程,以深化學習和討論。

今年是自由空間的五周年,順理成章,今屆「自由舞」以「時間」和「空間」為主題,看看各位舞蹈藝術家如何回應和探索這兩個與舞蹈藝術緊扣的元素。大家可以從導讀及訪問文章了解更多各個作品的時空觀。

一個時代、一個地方、一段歷史,可以如何「自由舞」? 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共同想像多個未來。

鄭煥美
西九文化區高級表演藝術製作人(舞蹈)

延伸導讀

再探空的時空

文/潘詩韻

當代著名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在他的著作《空的空間》(TheEmpty Space)提出了重要的劇場概念:一個人在某人的注視下,經過一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戲劇行為。 1

希臘導演Dimitris Papaioannou的《請進》便展現了這樣的一個戲劇行為。原來的製作於2011年在雅典市中心的帕拉斯劇院(Pallas Theatre)內上演,鏡框式舞台佈置成方正極簡的居住空間,室內家具只有一張床和一席桌椅,開放式的浴室讓演員的活動清晰可見。居室正中央是一個偌大的露台,可見對面大廈衣物飄揚、室外雀鳥飛翔等景象隨時間不斷變遷。三十位演員在觀眾的注視下,在空間流動進出,連續六小時,動作行為時而重複時而交疊,呈現生活日常的流動風景。

在希臘上演時,演出每天從下午5時30分至晚上11時30分連續不停上演,觀眾自由進出,不設劃位。戲劇行為在觀眾入場前早已開始,引發的漣漪也在他們離開後延續發生。

在「自由舞2024」上演的《請進》是無刪剪的六小時演出錄像,將視覺藝術的概念置於劇院,將舞台轉化為展覽廳,演出成為藝術品展示,觀眾成為訪客,像觀看風景畫一樣欣賞面前的作品。室內的日常,透過露台跟室外自然的日夜變化互相映照,像視覺藝術的透視法,從水平視點對街的樓層,擴闊到社區街角及環抱四周的山脈,當室外影像換成蔚藍的天空,觀眾隨演員的視點,仿如飄到半空,時而居高臨下,時而一望無際。

整個作品沒有強烈的起承轉合,只隨演出時間開始結束。演員重複的進出,做重複的動作,嚴密編排的肢體語言,個體與群體的舞動,凝住了瞬間,也讓不同時間與空間的人相遇,相互之間雖沒有直面交集連繫,卻留下了生活痕跡,讓實體的現場空間得以延伸膨漲,打開了四道牆以及時間維度的邊界,時空再不受舞台所限;加上導演親自拍攝及剪輯的演出後台實況《幕後請進》一併展出,展示作品生成的過程及幕後行動,又創造了另一道立體風景。

至於香港編舞楊春江的《異靈異性「自由空間天體樂園」》,則將「空的空間」的立體風景往上提昇,延伸到半空,充份發揮大盒鮮被發掘的表演空間。觀眾可以自由地坐席、半躺、或臥或坐,向天仰望,彷彿觀看物象星移,尋求指引。兩旁的投映也將實體空間拉闊,像時光隧道一樣,領觀眾穿越時空,跟前作《靈靈性性天體樂園》獨舞系列展開對話。

懸在半空的鞦韆,像鐘擺一樣提示時間的流逝,彷彿現場演出一樣稍縱即逝,留下的餘韻,只有看過的觀眾能有所領略。楊春江以當下的新媒體藝術,介入廿多年前的作品,重遇時間維度裡從前的自己,延續對話。近年受傷患影響,這次重新思考脫離地板的慣性平面,在懸垂的半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讓時空療癒淨化自己的傷口。一次穿越時空、於大盒進行特定場域的劇場構作,再現表演時空的可能性。

在歐洲炙手可熱的奧地利編舞Florentina Holzinger也重新審視傳統芭蕾舞表演時空的可能性,發掘時間與空間在當代舞蹈的意義。舞台上年邁的芭蕾舞者以老師的姿態,引導年輕舞者學習芭蕾舞,經常語帶雙關,將古典芭蕾舞置於當代語境,陌生化了舞台上時間與空間的想像,以當代視覺叩問芭蕾舞訓練的傳統。

第一課:「如何管治你的身體」(How to govern your body),老師先年輕舞者進行一連串的動作,「推開空氣,彷彿無盡的生命。」(Push the airway, like stream of life never ends)、「我們經常尋找空間…最終我們會進入另一空間。」(We always look for a space...eventually we will be ending up in the otherspace)預示後續的越界發展。期間,她多次說很熱,令她很不舒服,舞者脫去衣服,後在舞者跟隨她的指示舞動時,她激情地表示年輕舞者們很性感(英語「hot」除了「熱」亦有「性感」之意)──對管治身體以取悅他者的目光提出質問。她又指舞者經常躲在排練杆後(behind the barres),讀音也令人聯想起當代語境的「被關在監獄」(behind the bars)。

演出下半場由浪漫芭蕾的傳統故事展開,森林開放給各樣飄浮的精靈現身,連場意想不到的場景,除打破第四道牆的觀演關係,更多空間內高低起伏甚至暴力的場景,令單一的森林神墮入愛河的浪漫故事無限延伸,除刺激觀眾感觀及想像,也直面芭蕾童話的殘酷現實,「如果她可以跳死亡之舞,她可以成為一隻鳥。」(If she can dance the dance of death, she will be a bird.)Holzinger這部作品,顯示了新一代編舞重新叩問的膽識。

泰國新晉編舞Kornkarn Rungsawang在《舞求必應》裡,也重新反思關係藝術作品的意義:「有時往往無法分清楚『誰』是『觀眾』、『誰』又是『創作者』。將著眼點擺在社會文化的脈絡,甚至是人與人關係的聯結,這些都是創作者創作過程中所使用的非物質性『媒材』,追求日常性和藝術表現之間的關係。」 2

在新加坡演出的宣傳錄像裡,Rungsawang指她需要精神支柱來堅持(I need the spiritual anchor to hold on to),泰國傳統的求神儀式Ram kea bon成為她這個作品的靈感與精神支柱。舞者作為凡人與神明的中介,也作為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橋樑。實體的宗教建築一直是信眾聚集、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群體的臨在具有鞏固信仰、集體參與,以及精神安慰的作用,參拜的對象一般以物像、雕塑或畫作展現。《舞求必應》重新建築了祭祀求神儀式的空間,讓觀眾及祭品在虛擬空間裡再遇,一同晃動搖鈴,共同參與求神的儀式。

除了打破實體與虛擬空間,不難想像,身處世界各地的觀眾將來也有機會進入數碼神域共同參拜祈求。共時性與共感不再受地域所限。

舞蹈肢體語言是傳統的祭祀儀式,祈求的內容又跟當下生活密不可分,以觀眾共知的非物質性媒材──傳統的祭祀儀式作為社會脈絡,構成了一部參與式的關係藝術作品。觀者見證其他觀眾一同進入神域虛擬空間,時間在數碼神域的維度再不受限制,日出日落,先後次序都消弭掉,留下觀者一個個願望獻祭。

四個不同維度的舞蹈作品,重新在觀者的注視下,劃過「空的空間」,對戲劇行為、舞蹈語言、時間維度、空間塑造,重新再發掘、再思考、再挑戰,讓我們可以向未來回覆說:別迎我而來,我要向你而去。

1 《空的空間》,彼得.布魯克著。

2 董維琇,〈當代藝術去神殿化── - 從關係美學談當代藝術的觀眾參與及對話〉,《藝術認證》第67期,2016年,第48頁。

西九文化區製作團隊

舞蹈組

鄭煥美

余詠恩

邱慧珊

劉倬妤

勞嘉怡

張雪盈

Lorraine Hui

技術及製作

梁觀帶

嚴雁翎

編輯

敘意工作室*

場地營運

鄭安琪

張茗茵

顧稼俊

胡淑嫻

戴筠霖

謝嘉霖

陳倩柔

市場推廣、數碼及客戶體驗

陳剛濤

黃嘉彤

陳珮雯

對外事務

鄭俙璇

趙雅詩

黃霈銚

林穎妍

票務

林嘉雯

朱言彬

林智峰

吳勝利

主視覺設計師

毛灼然@Milkxhake*

場刊設計

林志輝*

*合約式聘請參與是次製作

關於西九文化區及自由空間

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4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處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處(表演藝術處)致力將西九文化區發展成亞洲及國際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基地,透過嶄新形式及跨領域合作,推廣及提升中外傳統與當代不同種類的表演藝術,涵蓋舞蹈、音樂、戲劇、戲曲等不同領域。除了引入具國際視野的精彩節目,西九表演藝術處每年策劃及舉辦多個大型藝術節和音樂節,並銳意培育和展示本地藝術家的創新和原創作品。

西九文化區設有多個頂尖表演藝術場地,包括戲曲中心、自由空間,以及即將落成的西九演藝中心,匯聚香港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共同發展表演藝術及開拓跨界合作,推動香港及亞洲表演藝術的發展。

關於自由空間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是香港當代表演藝術樞紐,致力促進跨界別合作,以及締造嶄新藝術體驗。自由空間與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新晉及知名藝術家合作,引進挑戰常規的多元化作品,突破當代表演藝術新界限。

主辦

WKCD logo

更多精彩節目,請瀏覽:

主頁